小朋友们,在数学的学习中,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惑:为什么减法里边去括号时符号要变号呢?很多同学刚学的时候,经常会把这个问题搞混。别担心,今天老师就用三种有趣的方法,带大家好好理解一下这个问题。
首先,咱们先用一个生活场景来感受感受。想象一下,有一天你妈妈给了你50元钱💰,让你去菜市场买一斤牛肉。到了菜市场,你看到牛肉的价格是36块钱。你心里快速地算了一下🔢,50 - 36 = 14,发现老板需要找你14块钱。于是你把50元钱递给老板,说:“老板,来斤牛肉,找我14块。”
这时候,老板笑着对你说:“孩子啊,今天我们牛肉打折,每斤可以便宜8块钱。”那现在问题来了🤔,老板应该找你多少钱呢?你在心里琢磨了一下,要是重新算现在的价格,好像有点麻烦。既然刚才已经算出老板要找你14块钱,那老板只要在这14块的基础上,再把优惠的8块钱给你不就行了嘛。
咱们把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,原本是50 - (36 - 8) ,现在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把括号去掉了,变成了50 - 36 + 8 。这里的减8就变成了加8,相当于你用50元钱去买原价的东西,现在老板给优惠了,那优惠的钱自然就要加到找零里,减号也就变成了加号。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小例子,是不是感觉去括号变号没那么难理解啦😉?
接下来,我们再用数学里的一个重要原则——差不变,来解释一下。在减法里,差不变原则就是说,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,它们的差是不会变的。就拿刚才的算式50 - (36 - 8) 来说,我们把括号里的36 - 8看成一个整体,它在这里就是减数。不过这个减数是一个算式,看起来有点复杂。
那怎么办呢?我们可以给括号里的算式加上8再减去8,也就是(36 - 8 + 8 - 8) ,这样加上8减8就可以互相抵消掉,它就变成了36 - 8 。但是因为减数被加了8,为了保证差不变,我们也要给被减数50也加上8。于是算式就变成了(50 + 8) - (36 - 8 + 8) ,进一步化简就是50 + 8 - 36 。我们把加8带着符号搬一下位置,就变成了50 - 36 + 8 。你看,这样我们也把括号去掉了,而且符号也变好了,这就是利用差不变原则来理解去括号变号。
最后一种方法,就比较简单直接啦,那就是直接记住这个规则:减法后面的括号去括号时,里面的减法要变成加法,里面的加法要变成减法。就像50 - (36 - 8) ,去掉括号就变成50 - 36 + 8 ;要是是50 - (36 + 8) ,去掉括号就变成50 - 36 - 8 。只要记住这个小规则,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轻松解决啦😎。
小朋友们,数学就像一个充满奥秘的大宝藏,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一把钥匙🔑,能帮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往新知识的大门。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去括号变号的三种方法,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,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灵活运用。大家可以自己再找一些类似的题目来练习练习,看看是不是真的掌握了。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,随时都可以问老师哦。相信大家在数学的海洋里,一定能越游越远,收获满满的知识和快乐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