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度单位“米”的由来

5次浏览 条评论

文章讲述了长度单位“米”的发展由来,包括远古时期原始人测量长度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,到后来“米”的定义确定并成为国际通用单位。还介绍了“米”在表示高度、长度和距离方面的应用,最后推荐了相关的小学数学动画,帮助孩子学习。

长度单位“米”的由来

小朋友们,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有多高呀?有时候我们会说“应该有一米多吧”。那你们知道不同的人身高不同,但描述身高都常用“米”这个单位,可“米”这个如今最常用的长度单位,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?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“米”的奇妙故事。

故事要从远古时期说起啦。那个时候呀,河神一年总有那么几天心情不好,任性地发洪水。这可把生活在河边的原始人急坏啦!因为洪水带来的稀泥土把原有的地界都弄模糊了,他们就得重新测量、重新划分土地。可怎么测量呢?原始人特别需要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。这时候,聪明又有点自恋的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身体。有的人直接用自己的身高作为标准来丈量土地,有的人则以手臂的长度为标准,记作“腕尺”。

但是呢,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完全一样呀。比如小明和小红,他们的身高不一样,手臂长度也不一样。要是都用自己身体去测量,很容易就出现偏差啦。所以呀,人们又特别希望能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长度单位。

直到1790年,法国的数学家们想到了恒久存在的地球。他们以连接南北极的子午线的1/40000000作为一个长度单位,叫做“Mètre”,音译成中文就是“米”。从这时候起,“米”就正式出道啦!

到了1960年,在国际计量大会上,数学家们最终确定“米”为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。一下子,“米”就成了国际巨星,它经常被邀请去表示高度、长度和距离。

先来说说高度吧。高度可以是前面提到的身高,也可以是物体的高度。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扫把,它可能高一米;家里的梯子,也许高两米;学校的教学楼,那可高达15米呢!想象一下,教学楼那么高,得有多少个一米呀🔢。

再说说长度,长度大多指的是物体的长度。咱们常见的花坛,可能宽两米,长3米。那它的面积有多大呢🧐,用2×3 = 6(平方米)就可以算出来啦。还有足球场,它长90米,宽45米,是不是特别大呀。小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,在这么大的足球场上奔跑,该多开心呀。

最后说说距离,随便两个点之间就会有距离。比如从你家到学校,可能有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距离。要是你走路去学校,得花多长时间呢,这就和你的速度有关啦。

现在有一套小学数学动画,专门讲二年级数学上册《长度单位米》。它把“米”的知识用动画和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,孩子们看了会更容易理解。就像我们刚刚讲的“米”的由来,在动画里可能会有可爱的原始人形象,还有有趣的洪水场景,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习小学数学,更有兴趣和积极性。说不定看完这部数学动画,孩子们能秒变学霸呢!

小朋友们,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,“米”这个长度单位也无处不在。大家可以多留意身边的事物,用“米”去测量它们,感受数学的魅力。说不定你们还能发现更多和“米”有关的有趣事情呢!

资源下载

长度单位“米”的由来

立即下载

免责声明

本站所分享的教育资源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。如果您发现本站的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。同时也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优质原创资源。

文章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!